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定量储层地质学科研团队

团队介绍

团队掠影

定量储层地质学科研团队组建于2012年,现有骨干成员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后、博/硕士研究生共近30人。团队依托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河南省非常规能源地质与开发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主要致力于储层物性精细描述及定量表征、煤系气多相态传质控制机理及渗流规律、煤系气开采潜能分类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本团队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省部级重点课题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利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煤系气、页岩气、石油以及地热等能源勘探开发及水资源评价领域。

团队负责人:金毅

团队顾问:胡斌

联系方式:13782806118;

Email: jinyi2005@hpu.edu.cn(团队负责人)

团队网站http://www6.hpu.edu.cn/reiweb/index.htm

主研方向

▇ 储层物性精细描述及定量表征

▇ 煤系气多相态传质控制机理及渗流规律

▇ 煤系气开采潜能分类评价体系

重大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面上项目,煤储层复杂类型组构模式及其煤层气运移行为控制机理,2020年01月至2023年12月

[2] 面上项目,煤裂-孔性双重介质中煤层气吸附/解吸运移机理的分形研究,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

[3] 面上项目,外源酸对溶蚀的增强效应及其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以太行山前“单斜顺置型”岩溶系统为例,2023年01月至2026年12月

[4] 面上项目,不同煤体结构组合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演化特征与起裂选择联动效应,2021年01月至2024年12月

[5] 面上项目,构造煤中N2驱替CH4纳-微孔裂隙演化特征与发生条件联动效应,2019年01月至2022年12月

[6] 面上项目,华北盆地太原组古水深古氧相的遗迹化石响应特征及演变规律研究,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

[7] 面上项目,低渗煤层CO2驱替CH4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变形机制,2016年01月至2019年12月

[8] 面上项目,海相碳酸盐岩中增强储集性能遗迹组构的属性表征与制约机制,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

[9] 青年基金,煤岩多孔介质中多相流体动态渗流机理与数值模拟,2012年01月至2014年12月

[10] 青年基金,煤储层裂缝气液两相流流型演化机制及对固相颗粒运移的控制,2023年01月至2025年12月

[11] 青年基金,构造煤中气体解吸-扩散过程的热力学演化机制,2023年01月至2025年12月

▇ 省部级重点课题

[1]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煤层气定量储层地质学理论与方法,2023年01月至2025年12月

[2]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煤系气储层物性定量表征与评价,2021年01月至2023年12月

[3]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莺-琼盆地新近系油气储层中遗迹组构的储层改造机制与效应,2020年01月至2021年12月

[4]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煤储层物性精细描述及煤层气运移控制机理研究,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

[5]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深部煤层气赋存规律及靶区优选,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

[6] 山西省煤层气联合研究基金,西山矿区煤变质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及煤层气开采潜能评估,2016年01月至2019年12月

[7] 山西省煤层气联合研究基金,煤多尺度孔隙结构中煤层气运移响应机制及生物繁衍模式,2015年01月至2018年07月

[8] 河南省科技攻关,煤系页岩微孔甲烷释放模型与表征关键技术研究,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

▇ 大型企业委托项目

[1]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煤层气水平井高效增产改造技术研究,2017年01月至2020年12月

[2]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深部煤层气储层精细描述及甜点区预测,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

代表成果

▇ 科技奖励

[1] 河南省自然科学贰等奖:煤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类型组构模式及其传质控制,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年

[2] 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壹等奖,“A mathematical model of fluid flow in tight porous media based on fractal assumptions”,河南省教育厅,2022年

[3] 河南省第四届自然科学学术奖壹等奖,“Scaling invariant effects on the permeability of fractal porous media”,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

[4] 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壹等奖,“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through coal reservoir’s fractal pore structure”,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5年

[5] 河南省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奖壹等奖,“Derivation of permeability-pore relationship for fractal porous reservoirs using series-parallel flow resistance model and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5年

▇ 论文论著

(1) 代表性专著

[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煤炭工业出版社,2019

[2] 煤层气直井储层改造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3] 河南省中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

[4] 河南省晚古生代煤系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代表性论文

[1] Yi Jin*, Jiabin Dong, Xiangyu Zhang, et al., Scale and size effects on fluid flow through self-affine rough fractures.Int. J. Heat Mass Tran., 105: 443-451, 2017 (IF: 5.2)ESI高被引 中科院二区

[2] Yi Jin*, Jiabin Dong, Xiangyu Zhang, et al.,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fluid flow in tight porous media based on fractal assumptions.Int. J. Heat Mass Tran., 108, Part A: 1078-1088, 2017 (IF: 5.2)ESI高被引 中科院二区

[3] Yi Jin*, Junling Zheng, Xianhe Liu, et al., Control mechanisms of self-affine, rough cleat networks on flow dynamics in coal reservoir.Energy, 189: 116146, 2019 (IF: 9)中科院一区

[4] Yi Jin*, Xianhe Liu, Huibo Song, et al., General Fractal Topography: an open mathematical framework to characterize and model mono-scale-invariances.Nonlinear Dynam., 96: 2413-2436, 2019 (IF: 5.6)中科院二区

[5] Yi Jin*, Cheng Wang, Shunxi Liu, et al., Systematic definition of complexity assembly in fractal porous media.Fractals, 28: 2050079, 2020 (IF: 4.7)中科院二区

[6] Junling Zheng,Yi Jin*, Xianhe Liu, et al., Validity of triple-effect model for fluid flow in mismatched, self-affine fractures.Adv. Water Resour., 140: 103585, 2020 (IF: 4.7)中科院二区

[7] Mengyu Zhao,Yi Jin*, Xianhe Liu, et al., Characterizing the complexity assembly of pore structure in a coal matrix: principle, methodology, and modeling application.JGR-Solid Earth, 125: e2020JB020110, 2020 (IF: 3.638)中科院二区

[8] Junling Zheng, Xiaokun Liu,Yi Jin*, et al., Effects of surface geometry on advection-diffusion process in rough fractures.Chem. Eng. J., 414: 128745, 2021 (IF: 15.1) 中科院一区

[9] Huibo Song, Shasha Nie,Yi Ji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behavioral complexity in marine trace fossils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A case study ofZoophycos.Fractals, 29: 2150119, 2021 (IF: 4.7)中科院二区

[10] Yi Jin*, Junling Zheng, Jiabin Dong, et al., Fractal topography and complexity assembly in multifractals.Fractals, 30: 2250052, 2022 (IF: 4.7)中科院二区

[11] Junling Zheng,Yi Jin*, Jiabin Dong, et al., Reexamination of the permeability-aperture relationship for rough fractures with mismatched self-affine surfaces.J. Hydrol., 609: 127727, 2022 (IF: 6.4)中科院一区

[12] Yi Jin*,Jingyan Zhao, Jiabin Dong, et al., A Mathematical Framework to Characterize Complexity Assembly in Fractal River Networks.Fractals, 31(9): 2350133, 2023 (IF: 4.7) 中科院二区

[13] 金毅,权伟哲,秦建辉*等:孔隙-孔喉分形多孔介质复杂类型组构模式表征.煤炭学报, 45(05): 1845-1854, 2020

[14] 宋慧波,安红亮,刘顺喜,于振锋,金毅*,王保玉:沁水盆地武乡南煤层气赋存主控地质因素及富集区预测.煤炭学报, 46(12): 3974-3987, 2021

[15] 金毅*,王俏俏,董佳斌等:颗粒填充型分形孔隙结构复杂组构表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41(6):1160-1171, 2022

[16] 刘顺喜,樊坤雨,金毅*等:深部煤储层应力敏感性特征及其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煤田地质与勘探, 50(6):56-64, 2022

[17] 金毅*,刘丹丹,郑军领等:自然分形多孔储层复杂类型及其组构模式表征:理论与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42(4):781-797,2023

社会效应

▇ 建立了分形拓扑理论并界定了储层复杂类型及其组构机制

构建了系统的分形拓扑理论体系,实现了任意分形行为的统一定义,发展了定量分形理论这一新的理论方向;厘定了多重分形对象中复杂类型及其组构机制,建立了一例开放数学框架以实现储层复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

1B906

▇ 形成了一套分形多孔介质复杂结构的精细描述方法体系

构建了分形行为的精确标定方法以确保尺度不变属性的唯一反演,突破了传统模型对原始与行为复杂性的描述约束并建立了统一重构模型,形成了一套多孔介质复杂类型组构模式的等效表征方法体系

273BB

▇ 提出了割理/裂隙流三重效应模型并本构了分形裂-渗方程

识别出粗糙割理/裂隙流中三重效应并本构了三效应裂-渗方程,建立了自仿射粗糙割理中尺度/弯曲度分形标定定律,推演了三重效应分形裂-渗方程并实现了立方定律的广义定义

▇ 揭示了分形致密储层复杂组构模式对传质行为的控制机理

定量描述了分形多孔介质水文弯曲度尺度缩放定律及其渗透率控制,阐明了多孔介质复杂类型对KC常数的影响机制并标定了其物理意义,广域尺度分析了原始及行为复杂性组构模式对传质过程的制约机制

23B58


版权所有: 午液影皖120秒入口免费-高清免费完整版